4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组织发起,明略科技集团、秒针营销科学院联合举办的「数智新职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李育辉教授,重磅发布《2024人工智能与职场研究报告:数智新职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联合明略科技、秒针营销科学院共同出品的报告,是目前国内首个探讨AI时代职场影响及变革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汇聚了百余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产学专家,吸引了人民日报、新浪网、北京日报等在内的主流媒体到场,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对人机协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讨论。
这不仅是产学的思想碰撞,也是一次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探索,论坛嘉宾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智能、高效、和谐共融的职场新纪元正加速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 现场解读《2024人工智能与职场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李育辉教授现场发布并解读了《2024人工智能与职场研究报告》,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联合明略科技、秒针营销科学院共同出品的报告,是目前国内首个探讨AI时代职场影响及变革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报告基于对1591名中国职场人士的调研数据,结合文献深度分析得出结论,从社会发展、企业变革、个人职业发展以及未来趋势这四个关键维度,系统性地探讨了职场中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情况、应用现状以及对未来AI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预期。
报告的深刻见解,不仅为组织如何有效应用AI技术以提升组织效能给出了策略性建议,而且为员工如何借助AI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职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指引。此外,报告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国家层面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更好地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促进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转型,以及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该份报告创新性地采用了人机协作模式,“职场研究项目组”负责项目整体设计并完成报告的主体内容,明略科技集团AI协作团队则基于人机协作,完成了报告的美术设计、结论提炼及校审等工作。
以下分享本次研究的部分发现: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特别是以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变,有望成为继蒸汽、电力、信息技术之后,再一次飞跃式提升生产力的技术变革力量。
据李育辉教授介绍,目前,在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中国不仅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大模型能力尤其值得关注,根据《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在全球著名的人工智能模型中,61个源自美国,而中国紧随其后,有15个模型上榜,显示了中国在AI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的调研结论显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从人类福祉的角度来看,AI技术的发展受到了56%职场人士的认可,他们认为AI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高职级员工和体制内企业员工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然而,也有约30%的职场人表达了担忧,例如AI可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以及威胁人类的独特性。
社会应用方面,47%的受访职场人士表示,他们所在的企业对AI技术持积极态度,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尽管如此,39%的受访者担心AI的引入可能会导致整体职场收入下降,这一担忧在男性受访者中尤为显著。此外,38%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企业引入AI,个人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这种担忧在低职级、年轻和年长员工以及非体制内企业的员工群体中尤为常见。
职场就业方面,职场人士对AI的影响持有保守且差异化的态度。44%的人认为AI将创造大量新的工作机会,47%的人担心AI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在AI取代各类岗位的浪潮中,研发与创新类岗位显示出较强的抵抗力,而生产与制造类、财务会计类和客服支持类岗位则面临较高的被替代风险。超过七成的人认为AI对他们当前工作内容的替代性不高,但高年龄、高职级和外资合资企业的员工对职场危机感的认知更高。
AI的价值,已经得到多数组织和个人的认可,但目前而言,企业层面的AI应用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报告数据显示,仅18%的员工认为所在企业的AI使用程度已经较为普及。超6成企业已不同程度地推进AI战略,但多数还以基础建设为主(47%),仅有18%的企业将AI融入创新变革中。
另外,不同类型组织对AI的关切点不同:国有企业关注社会责任,长期效益评估;政府机关关注服务效率的提升,政策的适应性;民营企业关注工作效率的变化;外资与合资企业关注如何利用AI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外资企业在战略实施上相对领先。
报告认为:
AI驱动的智慧领导,智能协作将成为数智时代的组织新动力。不过目前来看,组织的数字领导力仍处于“数”说时刻,领导层对数字化的兴趣度高,但专业性有待提升。当前企业的AI培训情况也“差强人意”,只有18%的企业有定期培训或要求全员学习。职工层面,观念带来动力,认同AI能带来职业发展的人,学习动力最强。
在人与AI的协作模式方面:
人们更希望AI成为下属,并抵触AI成为领导。工作年限越久的员工对AI同事的接受度越高;对员工而言,AI下属省成本,听话,高效;AI同事则可以高效协同工作,但可能带来一定的“被替代”风险。对于工作不安全感高的员工,主动学习,拥抱AI,是他们的“抗焦虑良药”,这一群体的学习动力更高。
AI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报告显示,目前45%的职场人已经“非常了解”AI工具,高级职员,外资合资企业对AI的综合了解度更高。在众多AI应用中,文心一言、GPT等文本生成工具尤其受到青睐,它们的普及率在所有工具中位居前列。
尽管AI的潜力被广泛认可,但它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尚未成为常态。目前,大多数员工仍以偶尔使用为主,每周使用AI工具的频率仅为31%,且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频率略高于生活场景。
报告显示,目前68%的职场人对AI可以提升生活质量持积极态度,但竞争压力大的“民营和其它”类企业员工持积极态度的比例偏低。同时,超过半数(52%)的职场人相信AI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而高职级员工、体制内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的员工对此更为认同。
职场人对AI的期望集中在更便捷的工具获取和更丰富的功能上。他们普遍认为AI是学习的加速器,能够显著提升职场所需的“硬技能”。53%的职场人看到了AI在职业发展规划中的积极作用。当AI分担了部分工作后,62%的职场人认为这将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59%认为这将推动职业路径的多元化,而63%则认为这将鼓励更多的职业尝试,特别是高职级员工对此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
《报告》数据显示,无论是大众还是职场人,对于AI都抱有积极心态,希望能够用AI实现自我提升。但AI和大模型在企业落地并真正发挥生产力,其实面临着很多问题:员工用不起来、觉得不好用、难以保持内部信息同频、和其他软件割裂……
在企业落地AI过程中,如何顺畅、无感知地切换至AI场景是决策者关心的。明略科技认为,落地AI并不意味着企业要把过去的数字化系统统统扔掉,以追求新一代的AI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反而容易造成信息与数据加工能力的缺失。针对实际落地场景,明略科技推出了小明助理AI Copilot,以插件的形态悬浮于浏览器侧边栏,兼顾PC、移动端网页版等产品形态,让企业无论在PC端,还是移动端,都可以充分调用大模型的能力。
针对多数企业“用不上”“不会用”的痛点,明略科技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落地运营服务:小明助理导航栏设置“公共提示词(Prompt)”区域,支持个人与企业提示词(Prompt)分享,让优质Prompt能够在团队内部得到复用,从而拉齐Prompt撰写水平;在用户技能交流层面运营“小明社区“,将其作为一个公共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互相借鉴分享好用的Prompt,定期举办活动刺激用户使用,还作为意见反馈平台收集用使用体验,以更好优化产品……通过这些举措,明略科技希望成为大模型应用市场中AI-onboarding的角色,帮助企业尽快拿到大模型的船票,尽早培养员工使用大模型的习惯。
明略科技高级副总裁、大模型产品负责人孙方超 现场分享大模型在企业端的应用与实践
正如明略科技高级副总裁、大模型产品负责人孙方超在主题分享中提到的: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企业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多种阻碍,包括固有工作习惯的抵触和对人工智能可能替代人类工作的深层次担忧。若从技术落地角度讨论,仅仅将工作效率提升10%、50%或100%是不足以支持其大规模推广的,必须实现革命性的效果,即至少十倍的效率或效果提升,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广泛应用。明略科技希望能够承担这样一个责任,将大模型落地至组织内部,企业员工真正觉得好用,才能将大模型效果发挥到最大。”
4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组织发起,明略科技集团、秒针营销科学院联合举办的「数智新职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李育辉教授,重磅发布《2024人工智能与职场研究报告:数智新职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联合明略科技、秒针营销科学院共同出品的报告,是目前国内首个探讨AI时代职场影响及变革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汇聚了百余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产学专家,吸引了人民日报、新浪网、北京日报等在内的主流媒体到场,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对人机协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讨论。
这不仅是产学的思想碰撞,也是一次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探索,论坛嘉宾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智能、高效、和谐共融的职场新纪元正加速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 现场解读《2024人工智能与职场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李育辉教授现场发布并解读了《2024人工智能与职场研究报告》,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联合明略科技、秒针营销科学院共同出品的报告,是目前国内首个探讨AI时代职场影响及变革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报告基于对1591名中国职场人士的调研数据,结合文献深度分析得出结论,从社会发展、企业变革、个人职业发展以及未来趋势这四个关键维度,系统性地探讨了职场中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情况、应用现状以及对未来AI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预期。
报告的深刻见解,不仅为组织如何有效应用AI技术以提升组织效能给出了策略性建议,而且为员工如何借助AI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职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指引。此外,报告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国家层面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更好地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促进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转型,以及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该份报告创新性地采用了人机协作模式,“职场研究项目组”负责项目整体设计并完成报告的主体内容,明略科技集团AI协作团队则基于人机协作,完成了报告的美术设计、结论提炼及校审等工作。
以下分享本次研究的部分发现: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特别是以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变,有望成为继蒸汽、电力、信息技术之后,再一次飞跃式提升生产力的技术变革力量。
据李育辉教授介绍,目前,在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中国不仅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大模型能力尤其值得关注,根据《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在全球著名的人工智能模型中,61个源自美国,而中国紧随其后,有15个模型上榜,显示了中国在AI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的调研结论显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从人类福祉的角度来看,AI技术的发展受到了56%职场人士的认可,他们认为AI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高职级员工和体制内企业员工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然而,也有约30%的职场人表达了担忧,例如AI可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以及威胁人类的独特性。
社会应用方面,47%的受访职场人士表示,他们所在的企业对AI技术持积极态度,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尽管如此,39%的受访者担心AI的引入可能会导致整体职场收入下降,这一担忧在男性受访者中尤为显著。此外,38%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企业引入AI,个人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这种担忧在低职级、年轻和年长员工以及非体制内企业的员工群体中尤为常见。
职场就业方面,职场人士对AI的影响持有保守且差异化的态度。44%的人认为AI将创造大量新的工作机会,47%的人担心AI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在AI取代各类岗位的浪潮中,研发与创新类岗位显示出较强的抵抗力,而生产与制造类、财务会计类和客服支持类岗位则面临较高的被替代风险。超过七成的人认为AI对他们当前工作内容的替代性不高,但高年龄、高职级和外资合资企业的员工对职场危机感的认知更高。
AI的价值,已经得到多数组织和个人的认可,但目前而言,企业层面的AI应用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报告数据显示,仅18%的员工认为所在企业的AI使用程度已经较为普及。超6成企业已不同程度地推进AI战略,但多数还以基础建设为主(47%),仅有18%的企业将AI融入创新变革中。
另外,不同类型组织对AI的关切点不同:国有企业关注社会责任,长期效益评估;政府机关关注服务效率的提升,政策的适应性;民营企业关注工作效率的变化;外资与合资企业关注如何利用AI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外资企业在战略实施上相对领先。
报告认为:
AI驱动的智慧领导,智能协作将成为数智时代的组织新动力。不过目前来看,组织的数字领导力仍处于“数”说时刻,领导层对数字化的兴趣度高,但专业性有待提升。当前企业的AI培训情况也“差强人意”,只有18%的企业有定期培训或要求全员学习。职工层面,观念带来动力,认同AI能带来职业发展的人,学习动力最强。
在人与AI的协作模式方面:
人们更希望AI成为下属,并抵触AI成为领导。工作年限越久的员工对AI同事的接受度越高;对员工而言,AI下属省成本,听话,高效;AI同事则可以高效协同工作,但可能带来一定的“被替代”风险。对于工作不安全感高的员工,主动学习,拥抱AI,是他们的“抗焦虑良药”,这一群体的学习动力更高。
AI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报告显示,目前45%的职场人已经“非常了解”AI工具,高级职员,外资合资企业对AI的综合了解度更高。在众多AI应用中,文心一言、GPT等文本生成工具尤其受到青睐,它们的普及率在所有工具中位居前列。
尽管AI的潜力被广泛认可,但它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尚未成为常态。目前,大多数员工仍以偶尔使用为主,每周使用AI工具的频率仅为31%,且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频率略高于生活场景。
报告显示,目前68%的职场人对AI可以提升生活质量持积极态度,但竞争压力大的“民营和其它”类企业员工持积极态度的比例偏低。同时,超过半数(52%)的职场人相信AI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而高职级员工、体制内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的员工对此更为认同。
职场人对AI的期望集中在更便捷的工具获取和更丰富的功能上。他们普遍认为AI是学习的加速器,能够显著提升职场所需的“硬技能”。53%的职场人看到了AI在职业发展规划中的积极作用。当AI分担了部分工作后,62%的职场人认为这将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59%认为这将推动职业路径的多元化,而63%则认为这将鼓励更多的职业尝试,特别是高职级员工对此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
《报告》数据显示,无论是大众还是职场人,对于AI都抱有积极心态,希望能够用AI实现自我提升。但AI和大模型在企业落地并真正发挥生产力,其实面临着很多问题:员工用不起来、觉得不好用、难以保持内部信息同频、和其他软件割裂……
在企业落地AI过程中,如何顺畅、无感知地切换至AI场景是决策者关心的。明略科技认为,落地AI并不意味着企业要把过去的数字化系统统统扔掉,以追求新一代的AI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反而容易造成信息与数据加工能力的缺失。针对实际落地场景,明略科技推出了小明助理AI Copilot,以插件的形态悬浮于浏览器侧边栏,兼顾PC、移动端网页版等产品形态,让企业无论在PC端,还是移动端,都可以充分调用大模型的能力。
针对多数企业“用不上”“不会用”的痛点,明略科技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落地运营服务:小明助理导航栏设置“公共提示词(Prompt)”区域,支持个人与企业提示词(Prompt)分享,让优质Prompt能够在团队内部得到复用,从而拉齐Prompt撰写水平;在用户技能交流层面运营“小明社区“,将其作为一个公共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互相借鉴分享好用的Prompt,定期举办活动刺激用户使用,还作为意见反馈平台收集用使用体验,以更好优化产品……通过这些举措,明略科技希望成为大模型应用市场中AI-onboarding的角色,帮助企业尽快拿到大模型的船票,尽早培养员工使用大模型的习惯。
明略科技高级副总裁、大模型产品负责人孙方超 现场分享大模型在企业端的应用与实践
正如明略科技高级副总裁、大模型产品负责人孙方超在主题分享中提到的: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企业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多种阻碍,包括固有工作习惯的抵触和对人工智能可能替代人类工作的深层次担忧。若从技术落地角度讨论,仅仅将工作效率提升10%、50%或100%是不足以支持其大规模推广的,必须实现革命性的效果,即至少十倍的效率或效果提升,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广泛应用。明略科技希望能够承担这样一个责任,将大模型落地至组织内部,企业员工真正觉得好用,才能将大模型效果发挥到最大。”